市县动态

巴中市平昌县供销社:经营扶贫产业铸新高

  • 时间:2020-07-16

  • 浏览:740

  • 来源:平昌县供销社

  • 作者:何秀平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为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平昌县供销社以参与扶贫产业经营为抓手,不仅助力脱贫攻坚,而且培育多项长效经营资源,优化了经营结构。今年上半年,扶贫产品经营值突破5000万元,经营效益突破50万元,带动12600多户贫困户增收稳脱。

一片叶,撑起县域大产业

积极招商,为产业添动力。平昌县是国贫县,茶叶产业是全县最大的扶贫产业。脱贫攻坚以来,全县持续改良和发展优质茶20多万亩,已有三成面积进入投产期。因受资金投入、生产技术、市场经营等诸多因素影响,资源利用不足、业主经营惨淡、茶农收益低下,茶叶产业面临空前困境。县供销社主动作为,主要领导和业务领导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常年奔波在招商引资路上,宣传、推介平昌县茶叶产业,为产业链牵线搭桥。功夫不负有心人,平昌县茶叶产业的生态环境和品质优势受到四川蜀茶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青睐,先后与平昌县签署了投资开发意向和战略投资合作协议,锁定三年投资计划,为平昌县茶叶产业注入了能量源泉。

筹资投入,为发展注生机。为支持茶叶产业发展,两年前县供销社即以资产作抵押,筹资120万元,注入到四川秦巴茗兰茶叶科技有限公司,解决鲜叶收购资金,缓解了邱家镇、鹿鸣镇等片区茶农“卖茶难”压力。引进四川蜀茶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后,县供销社积极发挥纽带作用,加强多方协调,使“四川蜀茶秦巴茗兰科技有限公司”迅速在平昌县挂牌运营。社有龙头企业平昌县联新商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新公司股东,整合入股资金290万元,在邱家镇凉风社区为新公司购置一处占地70余亩的茶叶生产厂,使茶资源利用目标扩大三倍,对县域产业服务辐射面接近50%。

两头对接,为经营增活力。全社系统认准在茶叶产业经营链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组织、网络、经营资源等优势,全力推进双向合作经营。一是收购合作,以基层供销社为主体,以乡镇分销社为单位组织鲜叶收购队,在辖区与茶叶专业生产合作社、基地业主、茶农对接,现场指导采摘技术,约时定点收购鲜叶,及时交付加工,代收鲜叶占5成以上。二是销售合作,以农副产品龙头企业为主体,下达茶叶销售计划,充分利用全系统300多个便民网点开展网络经营,本地市场销量在5吨以上。上半年,全司已收购鲜叶51.6吨、生产优质茶13.7吨,实现产值460多万元,实现销售380多万元。

一瓶酒,引领消费大时尚

在合作中开发经营资源。全系统坚持以重组经营推进综合改革发展工作思路,瞄准县域扶贫品牌,在广泛代销、代理、试销、经销中选择优势项目,2016年与平昌县岳家翰林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达成深度合作协议,开发本地纯粮、固态酿造、物理勾调原生态白酒—岳家翰林秘酿,纳入全系统网络主打业务。通过不断改良酿造技术,强化生态消费、安全消费理念宣传,岳家翰林秘酿原生态白酒被越来越多的消费群认可,已成为本地和多地的消费时尚。

在经营中打造社有品牌。以网络和经营上的优势为切入点,县供销社与岳家翰林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市场磨合下达成十年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出品一款“合”系酒品,由供销合作社买断经营。经过半年的精心设计和策划,“志合”“顺合”“壁合”戴上“中国供销合作社”社徽、伴随鼠年的钟声脱颖而出,成为供销社深改以来的第一品牌。目前,“合”系年份高端酒优选原浆连续多年批次入窖,物理勾调技术准备就绪,年底将面市试销。

在竞争中拓展市场份额。翰林“合”系酒推行“县社统筹、厂家专供、龙头主控、企业主营”经营模式和“目标控制、特价分销、直营配送、综合返利”管理模式。二十多个供销独资企业都是经销商,围绕网络规则和纪律独立制定经营管理办法,在辖区建起经营网络和对外辐射窗口,初步形成“立足本地,向外拓展”燎原之势。目前,当地在红白宴席、居家待客、公用接待等消费行为中大多饮用翰林“合”系纯粮酒,被视作消费时尚,上半年当地消费达20余吨;一些经销商利用市场关系,已把产品引向成都、重庆、深圳等十多个大市场,也深受好评。

一货仓,连接城乡大市场

为打破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制约瓶颈,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平昌县农博供销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参股四川星宇亿来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基层供销社,发展“厂家网”电子商务服务网络。按照“乡镇中心、村社终端”电商网络建设思路,以“每店必参股、参股不控股”建设方式,投入资金150多万元,在全县建成70多个“供销社电子商务服务站(店)”,形成线上双向服务网络。以站(店)为经营单位,在广泛宣传、大力推介的同时,通过职工亲戚网、朋友网、社交网等平台,把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团体、经济实体和实业团队发展为电子商务服务客户,建立客户资源信息中心。推行“上线、下线量积分奖励”管理办法,稳定老客户,发展新客户。坚持以日用下线产品为起点,逐步向生产资料、机械设备、建筑建材、高科技产品等领域扩展,把网店办成农村百业“便民店”。紧贴县域“六大产业”和地方特色产品,注册品牌,组织上线,引领地方产品进军大市场,为农民致富产业开辟广阔市场空间。目前,下线产品已达3000多个品种,上线产品超60个品种,日均营销服务额突破30万元。